节奏紧凑无水分、2分钟左右一集、高潮此起彼伏,观后感只有一个字,爽——这就是短剧。
近日,由创壹科技出品的2022年首部短剧《仁心》在上海正式开机,一共20集,预计将于寒假期间在快手平台播出,而这只是快手短剧寒假档主推的剧集之一。
相比用倍速看完一部长剧,越来越多人开始利用碎片化时间来看短剧,这也使得短剧行业,成为下一个爆款诞生的舞台。
短剧爆款的养成
短剧虽短,但其制作标准和工艺依然与影视长剧,甚至是电影看齐。
以《仁心》为例,创壹视频创始人之一谢多盛说,这部剧从立项、调研、剧本创作再到拍摄筹备,大概用了近3个月时间。
我们团队150人左右,90%的背景都是来自于影视行业,从事和内容相关的大约110人,可以说110个人都会参与到《仁心》这部剧当中来,因为每一道工序设置都要走一遍,美术、灯光、收音和服化道,还有后期的CG合成、混音、建模、剪辑和调色等。
诚然,优良的制作班底是一部剧集的品质保障,可未必等同于爆款。如何把短剧打造成爆款?究其根本,还是与剧集本身的DNA——题材有关。
谢多盛说,《仁心》是一部医疗剧,这一题材在影视长剧中很热门,在短剧中却并不常见。
从我们后台的用户画像来看,男女比例和老少比例其实差不多一半一半,所以我们做的内容都是普世性,有集体共鸣性的东西。
和《仁心》的“普世风”不同,此前与快手达成战略合作的米读小说,则更擅长针对不同垂类的用户,对旗下网文IP进行改编。
其实我们先天的优势,在于我们本身就有很多适合改编成节奏比较快的网文IP。
米读内容营销总监雷爱琳说,他们在选择IP时,首先会根据一些数据对作品进行“S、A、B”这样的分级,然后再进行人工筛选,比如故事情节本身是否足够有趣,能否抓住用户的情绪价值等等。
短剧与长剧比较大的一个差别在于,短剧会更加要求网感。长剧有更长的时间去铺垫情绪和人物关系,但短剧可能需要在很短的时间内就抓住用户的眼球。
短剧的下一步
据快手数据显示,现在每天有超过2亿人在站内看短剧,短剧日活用户规模达到2.3亿,播放量超过1亿的短剧已经达到了850部。从2021年1月-10月,快手短剧的总播放超过7700亿。
流量的背后,是短剧商业化模式的探索。
2020年11月,改编自米读同名小说的《冒牌娇妻》,就在快手平台上尝试付费点映服务,24小时内的付费人次过万;2021年贺岁档,米读在快手上推出一部某品牌独家冠名剧,累计播放量超过1.3亿,实现不错的转化率。
只不过,平台采买、付费点映、独家冠名和广告植入这些长剧中主流的变现模式,放到短剧中未必统统可行。
比如,在长剧中常见的30秒中插广告,显然就不适合在“分秒必争”的短剧中呈现。
其实我们目前还没有非常深度地去做这种品牌植入,但一直在探索进一步的流量变现。
雷爱琳说,还是要考虑到观看短剧的用户,是品牌想要呈现到的目标受众。
数据显示,米读短剧的用户中有80%是女性,年龄段集中在18-24周岁。
同样,《2021快手短剧数据报告》也显示,快手短剧重度用户中女性占比更高为53.9%,年龄分布上,80后及以下年轻人占比超过六成,短剧用户消费聚焦美妆个护、食品饮料、鞋服箱包三大类目。
雷爱琳说,接下来他们会尝试进行一些IP衍生周边的开发,配合剧宣在快手平台进行直播带货。谢多盛也表示,目前创壹是通过平台分账和短剧植入这两个方面进行商业化,后续等IP真正建立起来后,会和快手共同探索更多样化的变现方式。
来源:周到上海

如若转载,请注明出处:https://www.sumdns.com/13340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