如果你是运营的有心人的话,你一定想过“运营”这样一个职能是什么时候开始出现的呢?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一个职能呢?
在互联网行业中,“运营”这个职能的诞生,来源于互联网时代的产品价值构成发生的部分改变。

传统“产品”以手机为例,在考虑购买手机时,一个用户主要关注的是两方面,第一是功能,手机可以打电话发信息看视频等;第二是体验,手机的外观、款式、操作时的流畅性等,甚至一些手机很特别的设计也会成为用户购买手机的理由。在这样的产品身上,其功能和体验构成了产品的核心价值。

接下来我们再来说一款互联网产品:大家耳熟能详的产品-知乎。
同样,用在考虑是否使用知乎时考虑它的功能的,如问答、关注他人。用户也会关注它的使用体验,例如网站设计的美观性和流畅度等,但假如只有以上两点,对于用户来说还是太过于欠缺的。
其实,我们使用知乎,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知乎上活跃着一群高质量的人,更多时候,我们使用知乎这样的产品,都是冲着“人”去的,而不是冲着其“功能”去的。

这就是互联网产品与传统产品的区别所在:除了设计驱动产品功能和体验,用户参与也构成了互联网产品核心价值的中药组成部分。
通过上述介绍,我们可以得到传统和互联网产品的对比:
传统产品价值=功能+体验;互联网产品价值=功能+体验+用户参与价值
那么用户价值有什么具体的含义吗?
我们可以总结为三点:
1、用户的使用时间和关注给产品带来的额外价值。用户使用时间和用户粘性会自然增加一款产品的价值,例如你的用户越多,就会有越来越多的人愿意在这里持续投放广告。
2、在你的产品生态中,用户在互相给对方创造和提供价值。例如微信、微博、知乎等社区,以及淘宝、滴滴等平台都是如此。
3、用户因为对你产品的认可,愿意参与到你的产品设计、改善、传播、甚至一些服务环节中为你贡献价值。这方面做得最好的就是小米的米粉,产品在设计和体验上很多都有用户参与。

为了给一款产品赋予以上三重价值,我们往往需要进行一系列复杂的操作。以最简单的管理微信群为例,我们所要考虑的点就有很多。
1、给一个群设定好一个主题;
2、把一批跟这个主题相匹配的人拉进这个群里;
3、明确群规,以规则界定清楚,哪些事情应该在群里做,哪些事情不能做(例如群内发广告);
4、在群里定期抛出一些与群内的主题定位相符的话题,并引导讨论,维护好群内的氛围;
5、定期组织其他线上线下活动,通过活动让更多群成员熟悉起来,从而可以在群内展开更多的话题交流和碰撞。

到了需要去做以上一系列操作的时候,你会发现,这和“推广”、“销售”这样单一的工作内容不同,这个复杂的过程需要具备一种“养群”的概念,即通过一系列的行为为一款产品增添更多的价值,并可以面向用户良性运转起来。我们似乎也找不到一个类似“推广”或“销售”这样的名词来界定这一系列要做的事情,我们最贴切的称呼,似乎只有“运营”一词更加贴切。

这个时候“运营”也就应运而生了,随之产品的不断优化升级,需要运营所做的事情也会越来越多,“运营”就演变成为了一个固有的岗位,也被互联网企业越来越重视。
这就是“运营”职能的由来,你了解了吗?

如若转载,请注明出处:https://www.sumdns.com/1367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