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1年要来了,辞旧迎新之际,小熊妹却很忧虑。不是因为马上成为24岁的单身狗了,而是因为:去年好不容易转行做了数据分析师,今年却听到很多人在说:
数据分析师要被取代了!

有说被数据产品取代的
有说被算法模型取代的
有说隔壁组的运营小哥哥都会自己写sql了,又取代了
让不让人活了。

那到底数据分析还能干多久?
忐忑的我去问了几个前辈,那结果,当时就把妹纸震惊了!



观点一
来自接地气的陈老师,数据圈著名作者
陈老师:数据分析师只是一个名字。从工作本质上看,数据分析、数据产品、数据建模、运营的职责分别是:

所以从职责上看:
- 数据产品更适合长期的、固定的监控数据,短期的、个性化的分析需求很难响应。
- 数据建模只适合做特定问题的建模预测/分类,大部分日常需求指望不上
- 运营的重点是活动策划、美工设计、文案创作、跟进执行,数据只占一小部分工作
所以三者不存在谁取代谁的问题,而是相互配合。
当然,小公司里人手不够,一个人干一堆事很正常。但是只要公司规模上去了,数据量上去了,活动数量上去了,指望一个人肯定指望不上,所以还是得一群人分工干。
当然,有可能名字会换一个,比如改叫“数据策略”“数据增长”“商业分析”。实际上,历史上也不是一开始就有“数据分析”这个名字,之前还有叫“业务支持”的呢。总之,名字真不重要,只要干的事是:
- 沟通业务需求
- 设计分析
- 采集/整理数据
- 输出可用结论
都是数据分析工作,所以不用担心失业。
哇!不愧是陈老师,讲的东西都是一套一套的,快拿小本子记下来,顺便献上小迷妹的目光。

不过其他人就没这么文绉绉了……

观点二
来自暴躁的V哥,某大厂BI
V哥:取代他大爷的!

这帮傻叉看看现在的报表打开率:
10%!!!
做数据产品有啥用!做了都不看!
一个个临到用数据就知道打电话!
还人工智能分析,呸!
运营一张嘴就是:“做的活动效果不好,肯定是外界环境影响吧”
这种问题跟数据有毛关系,人工智能又咋回答
至于运营,他们要的是一面魔镜,问:“魔镜魔镜告诉我,世界上最牛逼的运营是谁”,魔镜自动回答:“是你是你就是你,牛逼闪闪发光的你”的那种魔镜!就知道往自己脸上贴金,活动效果吹得一天比一天好,整体业绩却不见长。最近双十一,双十二的报告,老板看都不看一眼,直接让我再出一份,害的老子这两天都在加班呢。

哇,好大火气,小熊妹被吓得瑟瑟发抖。V哥应该是在吐槽:业务部门平时不看数据,出了问题只知道拿数据当甩锅工具的行为吧。咱也不敢多问,快换下一个。

观点三
来自冷嘲的小六,某大厂商业分析
小六:诶呦呦,让他去取代好了。

让数据产品上午调研需求,下午上线数据看板。
让数据模型上午听需求,下午模型上跑起来。
让数据模型100%高精度预测库存,预测多多少就扣多少工资。
你看看他们敢不?
现在的产品迭代速度、建模速度、建模准确度,完全跟不上业务变化速度。特别是搞什么短视频、直播、裂变,玩法一天一个样,数据好多都在企业外部,指望数据产品、建模默默做,黄花菜都凉了。
至于运营自己写sql,他有本事他写呗
我巴不得有人帮我搞这些呢
但是他的计算逻辑、指标口径、统计方法得和我保持一致哦
不一致了前后数据对不上,老板会发飙哦
前几天不还有个梗吗(如下图)

业务方自己瞎胡搞,最后铁定是这后果。
听了一圈下来,小熊妹似乎有点信心了。看起来灵活多变的数据分析需求,确实需要专人来对接,坐下来慢慢聊慢慢想,机器一时半会是取代不了了。可是,小熊妹陷入了更深的迷惑:既然数据分析那么重要,为啥感觉自己每天都只是在机械劳动呢?
谁知这三人说法竟高度一致:你笨啊,不会混……

哼!说谁呢,你们这些钢铁直男,一边去。反正我是觉得,一时半会不会被取代了。不知道你是怎么看的呢?评论区一起聊一聊?

如若转载,请注明出处:https://www.sumdns.com/9391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