甜甜的炊饼(原标题是“甜”,我把它改成了“甜甜的炊饼”想想为什么?)
——我的家庭生活
正午时分,圆圆的太阳似是一位羞涩的女子一般,将它的半边脸藏入了云海之中。(我很喜欢这个开头,为什么?因为展现了修辞的才气,而且又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),又因现在正值冬末,天气也算不得太热。此时,每家每户的窗户之间、排烟扇后传出的阵阵菜香飘荡在楼房之间,令那些刚刚下班回来的上班族回味无穷。而我家的厨房间也少不了父母忙碌的身影……

“马上就要开学了,有什么想要吃的吗?”母亲与父亲温馨地笑着问我道。我想了想,微笑着答道:“那就吃父亲许久未做过的糖馅饼吧!”父亲听后也是(此二字应删掉)同意我这番建议,母亲则是(此字也应删掉)回到厨房做其它的菜。父亲拿出前几天买来的面粉,倒在一口锅中。然后放入发酵粉,慢慢加入温水加快发酵。父亲便开始和面,用手将面粉与水混匀,觉得硬了就加点水,太黏了便加些许面粉。待那白白的、几个拳头大的面团硬度、粘度适中后,便将桌面铺满保鲜膜,将面团放在保鲜膜上,再用那口锅将面团盖住,便就是等待它发酵的时候了。

等待发酵的时间一点一滴、一分一秒地过去了,中间我与父亲又着手准备所需要的“糖馅”与“油酥”。先取一个干燥的小碗,将几勺的红糖与白糖混匀,如果有结成块的“糖块”那便用勺子将它们压成粉末状,再倒入面粉,父亲说这是为了吃饼时不让里面的糖乱流。将糖馅准备好后,父亲又将油倒入锅中,开火将油加热后,父亲又将面粉倒入油中,关火,待油冷却后,呈粘稠状的略带金黄的“油酥”便制成了。
此时,面粉也已发酵得差不多了,父亲将那口锅打开,那膨胀了不知多少的面粉团再次出现在我眼前。父亲将面粉团擀成一大张薄圆饼,将“油酥”铺在圆饼上,滚成一长条的“面粉条”,再掐成一个又一个的小面粉团,用擀面杖将它们擀成一个又一个的薄圆饼。擀完后,父亲与我将适量的“糖馅”放在薄圆饼中间,只见父亲一只手各个手指从圆饼四周向中间一提再一捏,双掌按压后,一个还未熟的糖馅饼便出现了,十分熟练(此四字可删掉)。我则在一旁慢慢地捏、挤、压(此三个动词,好。),虽是较慢,但饼还是挺好看的。父亲与我一边捏饼、一边与我讲述奶奶给儿时父亲做饼时的情景,我不经意地看见父亲的眼眶似乎有些湿润了……
许久,我与父亲将饼捏完,母亲也将倒数第二道菜搬上了桌上,父亲将饼拿到厨房,热锅、放油、放饼,动作十分熟练。待得那饼两面金黄,就可以将饼从锅中取出。一个又一个的糖馅饼静静地躺在盘子中,热腾腾的热气冒向空气中。

那熟悉的桌子周围坐着最熟悉的人,父亲与母亲喝着小酒,我喝着饮料。碰杯后,我夹起一块糖馅饼,放入嘴中(此四字可删),一口咬下,面粉的脆酥和里面闪闪发光的糖馅已在眼前(这是病句,需要修改),再咬一口,嘴里是甜,心也是那般的甜……

刘鑫宇同学和心灵手巧的爸爸妈妈
聂风风风点评:
这是本周布置的作文梳理作业,就是梳理最近几个月来几个方面的作文素材,鑫宇同学梳理的是关于家庭生活的一篇作文。梳理的目的有多种,快中考了,老师帮助同学打磨一下旧文,避免考场上临时发挥。我们都知道,考场上时间有限,考生是没有多少时间创作新的作文的,其实大多还是回忆旧文。
因为是打磨,我就帮忙做了一些简单的修改。如果问题很大,那就要重写,也就没有打磨的必要了。原文红色字体,是做的批改意见。
这篇作文好在哪里?好在浓浓的生活气息,好在浓浓的父子情,这是从内容上说的,其实这是一篇好的作文的根本。还有选材的独到,结构的精美,细腻的动作描写,独到的修辞,读者诸君自行体会吧。
#(2022-06-19 19:06:03)

如若转载,请注明出处:https://www.sumdns.com/4483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