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在太湖边上卖大闸蟹的人多如牛毛,而卖精品大闸蟹的人只有他一个。很多人都会挑螃蟹,但要保证挑选出的螃蟹精品率,能达到百分之九十九以上的,却没几个人。他使用各种挑剔的方法选大闸蟹,将精品大闸蟹卖到一百六十元钱一只,年销售额达到五千多万元。他是如何做的呢?

他叫卢瀛峰,这个靠大闸蟹笑傲太湖的年轻小伙,原本他并不情愿做大闸蟹的生意。卢瀛峰家,在太湖养殖大闸蟹已有三十年。但他从小就不想跟父母在家里养大闸蟹。大学毕业后,他跟父亲拿了30万块钱,在城里开了一家小商店。可开店三年,却因经营不善,最后不得不关门倒闭,亏损达五十多万元。望着这一屁股债,卢瀛峰内心非常焦虑。打工还债是不可能的了,他想到了回家卖大闸蟹。

卢瀛峰并不像其他人一样,卖统货大闸蟹。他要卖,就卖最好最贵的大闸蟹。他挑选大闸蟹的方式非常奇特,竟是让大闸蟹爬玻璃桥。他把大闸蟹爬玻璃桥的视频发到朋友圈,吸引了不少人过来购买。

卢瀛峰从父亲那里,按照市场价拿大闸蟹,转手卖出去。一年的时间,除去成本,他不仅还清了五十多万的外债,还赚了三十多万。卢瀛峰觉得,要在太湖几万养殖户中,突出自己的特色,就得做高品质的大闸蟹。他在湖州开了一家专门卖精品大闸蟹的门店,细心经营,一年能卖出了两千多万元的大闸蟹。

两年后,卢瀛峰向父亲提出了一个大胆的想法。他要把大闸蟹的养殖密度,从每亩一千六百只,降低到每亩八百只左右。这样低密度养出来的大闸蟹个头才大。但这也意味着要承受更多的风险。
当这些大个头的大闸蟹大量上市时,没想到却接来一连串的投诉电话。卢瀛峰主打的是精品大闸蟹,如果蟹膏少了或者不能流油,都会被当成次品。而大闸蟹在活的时候,却不好判断体内蟹膏的质量。就连养了几十年大闸蟹的父亲,辨认准确率也只能达到百分之九十。剩下的百分之十,是当地很多养殖户和经销商过不去的一道坎。

因为接连的投诉和退货,那年低密度养大闸蟹的卢瀛峰,不但没赚钱,反而亏了一百多万。就在他走投无路的时候,一个人的出现,不但为他挽回了百分之十的次品率,还帮他赚了上千万的财富。
李师傅的职业,就是专门挑大闸蟹的挑手。卢瀛峰以每月4万块钱的高薪,聘请李师傅来帮他挑选精品蟹。5秒的时间内,他能以百分之九十九的概率,判断出大闸蟹的好坏。剩下的百分之一,则需要一个独门秘密武器。这种操作稍有不慎,会导致大闸蟹短时内死亡。不到万不得已,李师傅不会用这一招。

此后,卢瀛峰终于完全杜绝了次品的隐患,精品大闸蟹品牌逐渐被消费者认可,销售额达到四千多万元。为了扩大市场规模,他在湖州开了六家门店。每年在五星级酒店举办千蟹宴活动,他的大闸蟹成了火遍整个湖州的品牌。

通过线上电商平台,卢寅峰的大闸蟹卖到苏州、上海、南京、广州和福州等地,年销售额突破五千万。
一个刚入行不久的小伙子,却敢于在传统行业里挑战极限,赢得了与众不同的财富。


如若转载,请注明出处:https://www.sumdns.com/3359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