贾平凹的凹为什么读wa不读(贾平凹的凹为什么读wa百度百科)

说来也挺奇怪,本来晚上浮躁的心,在翻阅了几篇贾平凹先生写的散文之后,内心充实平静了下来。这本书仔细算起来是18年夏天买的,当时初到上海工作实习,想着能够工作之余随手翻阅一下,也算是了个我爱读书的虚荣心吧,当初看完了就带回老家了,这次在家里短暂的呆了半个月左右,又把这本书给带回杭州了,总感觉离不开书(虽然平常也不看)。

贾平凹在书中也是写一写生活的琐事,写一写人、物、事,写的素材都是生活的,或是自己经历的或是别人经历的,之前读大学的时候一直以为这是凹(ou),后面经室友指正,这个字读作(wa),这个是北方的发音,也算是正式认识了一下这个作者吧,我平常读书也不太会记住作者的名字,除非是特别有名的作者,比如:余华、路遥、东野圭吾等,主要是这些作者的作品都看得挺多的,所以自然而然的记住了,贾平凹写过一些中长篇小说,看内容介绍写的应该是挺不错的,但我对他写的散文倒是看的挺多的,像:秦腔、残佛、祭父等,这些是我记忆最深刻的散文,都是最贴切生活的,最能够体现生活的语言,来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。

有时候我就在想,可能我随和、平和的生活态度跟我读过的书有关,还记得之前在高中读过苏东坡在前赤壁赋中写到:惟江上之清风,与山间之明月,耳得之而为声,目遇之而成色,取之无禁,用之不竭。这句话也是熟记于心,后面还把我QQ的网名改为“山间醉明月”,这也算是不枉白读了苏公的词了,也是欣赏苏公这种对待生活的态度,从容而有意义,想着要是这样子过一辈子,这也是人生一大幸事。

但话又说过来,诗毕竟是诗,远方毕竟是远方,理想和现实的差距还是很大的,有时候我再想,我老是把生活想象的那么好、那么的具有憧憬,我是不是错了,因为到时候现实中的生活离想象中的生活那么遥远,这样落差感是不是会很大,这个命题暂且放这儿吧,毕竟我自己也没有答案,但有时候生活过的不好的时候,或者生活过的很操蛋的时候,是可以骗一骗自己的,这样内心也会获得暂时的舒服。

有时候不顺心的时候,也想着自己要是能够做个闲散的作家就好了,可以到处走一走,到处写一写,写一写历史,写一写人文,写一写故事,写一写人等等,只要是自己想写的都可以记录下来,这样子既能够生活又让生活更具有意义,但唯一不足的事,缺乏钱,所以有时候想想也就得了,现实中的困难还是得继续面对,生活的不如意还是得继续过,暂且把无处安放的灵魂,浮躁不安的心,寄放在书上吧。

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,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。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,不拥有所有权,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。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/违法违规的内容, 请发送邮件至 sumchina520@foxmail.com 举报,一经查实,本站将立刻删除。
如若转载,请注明出处:https://www.sumdns.com/1783.html